从2020年到2021年,全球新冠疫情反复无常,局部地区呈现反弹趋势。尽管全球的实体经济有所复苏,局部地区仍然遭受巨大冲击,全球产业链也面临不定性的挑战。而作为整个红外产业核心的红外探测器产业,却在疫情蔓延中不断深化创新,成为了走得最快最远的红外细分行业之一。
过去一年里,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,红外探测器各大厂商迎难而上,厚植产业创新生态,在疫情中突破壁垒破圈爆发,产业增长势如破竹。它走红的背后,正是产业创新圈层逻辑的推动,也是产品创新力加速兑现所带给我们的信心。
红外探测器是指能够对外界红外光辐射产生响应的光传感器。它可以在全黑环境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高精度探测,将捕捉到的红外热辐射能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图像。
红外探测器作为整个红外测温和成像系统中的核心器件,主要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,常被誉为“红外产业链的核心”。目前,红外探测器已被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、智能交通、航空航天、国防安全等领域。
芯片是红外探测器最核心的部件。近20年间,国产红外探测器厂商经历了从技术被“卡脖子”到扬眉吐气的过程。2003年非典期间,国内炙手可热的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市场,一直被欧美大公司牢牢占据。当时高端红外探测器核心技术长期被美国、法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垄断,严重制约中国红外产业发展。
而红外探测器产业的线年。去年,各类抗疫测温仪器“红”透中国,而这类仪器最核心的部件就是红外探测器。当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防疫测温需求暴涨,从而推动了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市场规模直线上升。危中藏机,中国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厂商抢抓良机,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地机场、火车站、医院、地铁站、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成为疫情防控攻坚利器,得到广泛市场认可。
2021年,哪怕是在疫情还未消散的艰难环境下,红外探测器及其组件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仍逆势提速,捷报频传,使得我国红外行业技术实现突破,不再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。
今年2月,高德红外自主研制的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,使中国跻身国际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前列。5月,睿创微纳年报披露,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8微米像元间距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,是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现阶段,纵观整个中国红外产业格局,当下以红外探测器为主导的红外产业创新高地正在悄然建立,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,国内红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。
现阶段,中国国有单位生产的红外探测器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,但对于非国营企业而言,它们生产的产品会更倾向于民用市场。国内红外探测器的生产主要呈现以高德红外、大立科技、睿创微纳等头部级企业领衔的格局。这些企业深耕产业发展,却又呈现明显的差异化布局,它们正通过各自在红外探测器研发领域的差异化战略布局,不断延伸红外产业的想象空间。
在麦姆斯咨询发布《2020年中国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出货量占比》的调研报告中,高德红外、睿创微纳、大立科技分别以26%、24%、10%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市场前列。
这些巨头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尽情绽放,而唯一共通的是,它们从未停止产品创新的步伐以及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。高德红外的产品类型较为丰富,非制冷和制冷红外探测器等产品均有涉足。该集团未来计划斥巨资扩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生产规模,优化探测器芯片生产制造关键技术;睿创微纳产品则主打中高端红外探测器芯片,并重点研制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;而大立科技在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的造诣可为屈指一数,它具备批产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能力。
据悉,目前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所占比例仅约为5%左右,产业市场空间广阔,未来市场需求或将保持大幅增长势头。伴随产业新技术的发展,探测精度提升以及封装技术的不断改善,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成本或将降低,应用场景会更加多样化。因此,深化红外技术与物联网、人们智能生活的紧密联系,发力开拓新民用市场应用领域或成为可行之策。
近日,习的重要讲话《构建开放创新生态》中呼吁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,其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——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,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。”
红外探测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,离不开时代的机遇以及人才的创新。以创新引擎启动红外探测器产业的新增长极,让创新跑出加速度,建立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层是大势所趋。
为强力打造红外产业生态圈,加速布局产业生态,以生态圈为引领,让红外产业市场变得更加繁荣,2021第十三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将同期举办《红外技术与产业生态创新研讨会》和《红外探测器组件国家标准培训》两场专项会议。
本届专题会议期间,我们将邀请国内顶尖的红外探测器企业负责人和专家,聚焦产业创新前沿,剖析红外产业的整体格局,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品与服务的合作,宣贯红外探测器组件最新标准,共谱产业生态新篇!